每年中秋节过后,月饼盒的回收问题总是引起广泛关注。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并倡导环保,顺义区胜利街道站前北街社区了一场名为“创意灯笼点亮中秋”的环保活动。活动中,居民们将原本用来装月饼的盒子,巧妙地变成了精美的灯笼、实用的纸巾盒以及化妆品收纳盒等创意作品。
在社区的活动站,居民们纷纷将家中闲置的月饼盒带到现场,有的是八角形的金属盒子,有的是双层硬纸板的包装盒,还有一些是带提手的木质盒子。社区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了彩纸、小灯条、绳索、剪刀和胶水等手工材料。大家纷纷开始动手,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将废弃的月饼盒变废为宝。
12岁的琪琪决定用一个小巧的塑料月饼盒来制作灯笼。她在盒子正中间打了一个,把一串结穿了进去并打了个结。接着,她在盒子里放入了小灯条,并用胶水将两个盒子紧密地粘合在一起,接口处还巧妙地用彩纸进行了装饰。她在盒子的顶部加了一个提手,这个简单的小灯笼便完成了。原本被丢弃的月饼盒,在琪琪的巧手下焕发了新的生命,变成了一只可爱的环保灯笼。
琪琪的创意吸引了周围邻居的注意,大家纷纷为她的巧思鼓掌。随着活动的进行,居民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月饼盒,展示各自的创意。有的居民在盒子上剪出小小的开口,再用彩纸剪出“中秋”字样贴在上面,瞬间将月饼盒变成了一个精致的纸巾盒;有些人则把双层月饼盒改装后,变成了收纳化妆品的小盒子;还有的居民则将圆形的月饼盒装上提手,瞬间变身为一个独特的小手提包。在居民们的巧手下,月饼盒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和美丽的外观。
“这些月饼盒通常由金属、塑料和纸质材料制成,形状各异,大多数都是可以回收的资源。如果随意丢弃,它们将浪费大量宝贵的资源。”社区环保志愿者张广霞表示,“通过这次将月饼盒变废为宝的活动,我们不仅体验了手工制作的乐趣,也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。这种活动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,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。”
通过这场充满创意和环保理念的活动,居民们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,还展示了自己巧妙的手工艺才能。月饼盒在他们的双手中焕发出新生,不仅得到了再利用,也为社区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。